提案议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议案
关于在我市开展“文化太公”研究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03/01    浏览次数:次    发布人:民建新乡市委
作者:科技学院支部 崔永斌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姜子牙这个人很了不起,什么鬼神他都可以捉,我们要多加研究他。”;“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姜太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姜太公不仅是无可争辩的“中原第一历史文化名人”,在全国也当数屈指可数者。最为简单而有力的证据是,先秦的历史文化名人中晏子、管子、孔子、老子、孙子、孟子、庄子、荀子、苏子、鬼谷子、韩非子……均有对其的赞誉。


       从中唐至明初的七百年间,姜太公曾作为武圣和文圣孔子的偶像“两峰并峙”。其“神上神”的地位更是仅有独具的。祭祀他的庙宇遗迹至今尚遍布浙、赣、江、皖、冀、鲁、晋、豫、陕、甘等十多个省份。


       姜太公是中国武学实际上的鼻祖。在他前面的所谓风后,聿伊都是传说中的人物,而在他后写的兵法大家如孙武、尉僚、诸葛亮、李靖、刘基等无不对其尊从有加。当年文庙中的七十二贤,无非是孔子的实际门人七十二位,而武庙中的七十二贤都是从西周至宋元的著名良将贤相,“规格”要高甚多。一部《太公六韬》更奠定了他兵家不祧之祖的地位。


       姜太公的后裔有一百余姓,约占中国大姓氏中的8%。就是说,中国今天尚有上亿的人口与姜太公有某种根系联结。特别是东南沿海,仅吕姓一脉宗亲会就遍布浙、闽、粤、桂,延及港、台和东南亚。在唐朝曾有官刻的《太公后裔48姓碑》分别立于京都长安的武庙门外西侧,和太公故里卫州(今卫辉市)博望县(今太公泉镇)的太公庙。


       从区域文化着眼,姜太公不仅是和周公旦并列的齐鲁文化始祖,而且他还是把中原文化和东夷文化融为一体并融入华夏文化功劳最大的人,是有类似贡献人群的总代表。正所谓“表东海者,其太公乎?”


       从雅俗两种文化梳理,太公的名字和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涉及到戏曲、音乐、美术、舞蹈、雕塑等各个角落。以戏曲为例的有《渭水河》、《摘星楼》、《绝龙岭》,顺带的有《鱼肠剑》、《空城计》、《状元媒》难以胜数。太公还是“老者奋”的典范,相关的名联、诗词数以百计,至于成语故事就更难胜数了。


       我国电视剧《封神演义》、《封神榜》(香港录制)的播映,更扩大了太公的影响。姜太公被河南人称为“谋圣”,但对太公的研究历来都局限于军事和政治。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读物中有《太公全书》、《太公大传》、《太公兵法》等等……经文献检索“太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例如:“太公”在姓氏、民俗、民间文学、戏剧、美术的宣传和研究还显得十分匮乏。近些年来不断有韩国、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姜氏后裔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间团体多次到姜太公故里寻根祭祖并咨询太公文化的有关问题。


       最近,华侨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文化关羽》、《文化秦始皇》、《文化岳飞》……等。唯独对中华文化影响十分深远的姜太公并没有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因此,对“文化太公”的研究和宣传不仅仅是在抢救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遗产,而且是在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国家的治理、老龄社会人员的管理、用人标准、人本管理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了。如果该项工作开展起来,对宣传我市、发展我市的旅游业同样可以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对“文化太公”的研究和宣传不仅仅是在抢救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遗产,而且是在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我市的历史文化、扩大我市的旅游产业……。对国家的治理、老龄社会人员的管理、用人标准、人本管理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了。


       为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组建专门的研究队伍(或者由新乡市发改委、科技局、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牵头公开招标),尽快地把这项工作做好。